查看原文
其他

UABB幕后神秘智囊团揭晓! | 2019 UABB筹备进行时

UABB 深港双城双年展 2019-04-02


👀 提示:看到最后有重磅福利 👀 


至今已走过七届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UABB”或“深双”),兼具国际性、先锋性和公益性,在保持着专业学术高度的同时与社会公众广泛互动,以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呈现出每届不同的精彩。


你一定很好奇,UABB组委会如何确保和维持双年展的先锋性和学术性?当面临展览相关重要事项时如何决策?如何讨论确定双年展未来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今天为大家揭晓UABB背后的神秘智囊团!他们是UABB的核心学术力量;他们评议展览方案、探讨双年展的未来方向;他们出谋划策,伴随UABB成长。


他们是——

🎓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学术委员会

SHENZHEN BIENNALE OF

URBANISM \ ARCHITECTURE 

ACADEMIC COMMITTEE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UABB学委会”)是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织委员会下设的最高学术机构,由来自建筑、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艺术、媒体传播、教育、评论、策展、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与学者们组成,具有对双年展核心学术事务进行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的职权。

 

UABB学委会结合本土和国际的视野,以跨学科的角度,在指导与评审工作中兼顾双年展学术性、先锋性与公众性的平衡。


 2019 UABB学委会委员都有谁?



2019 UABB学委会委员们现已走马上任。

其中有伴随UABB多年的资深学委,

也有首次加入的新鲜面孔。

来认识一下这17位学委老师,

和他们聊聊新上任的感想吧。


🎤


2019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会

工作会议合影


ACADEMIC COMMITTEE MEMBERS


2019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学术委员会

成员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主任:张宇星

委员:朱荣远、奥雷·伯曼(Ole Bouman)、庞伟、徐民奇、刘珩、姜珺、何健翔、张之杨、林云峰、王维仁、刘晓都、孟岩、周榕、陈伯康、杜鹃、鲁安东



张宇星

罗湖区政协副主席

深圳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委员会理事


“以‘城市共生’为主题的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是UABB第一次进入城中村。城中村与UABB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像是草原中偶然相遇的两个游牧部落一样。正如德勒兹(G.Deleuze)所说,现代国家和大都市的基质就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纹理化结构,纹理化过程代表了中心权力体系的规范化过程。而城中村和UABB则都是游离在控制体系之外的游牧空间和平滑空间,具有内在的多元、自由和非正规属性。UABB与城中村相结合的过程充满机遇和风险,我们要时刻警惕它们被带入纹理化的陷阱之中。而未来,则需要将游牧空间转化为创新空间,并把城中村作为双年展的孪生体,由此才能拯救城中村和UABB,永远保持它们内在的抵抗性力量。


朱荣远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从第一届UABB的‘城市开门’到刚刚结束的‘城市共生’,作为学术委员我伴随了全过程,深港双城的差异成为UABB开展更广泛交流对话的文化氛围,这是特殊的中国文化模式。我一直认为UABB是用明天眼神观察、评判当下城市足迹的方法,UABB以城市和建筑为话语和图像的载体,是艺术的、文化的、也是社会的还有启蒙的作用,这些几乎都做到了。每一届主题都不一样,持之以恒的价值立场没有变,但都努力践行着同样的价值取向,我相信这是UABB越来越吸引人的原因,也是我愿意继续以学委会委员的身份为UABB服务的理由。”


奥雷·伯曼(Ole Bouman)

设计互联馆长

2013 UABB策展人


“双年展如何做到独一无二?


作为城市推广的工具,大多数双年展都是与‘展示’有关。作为参观者,你可以沿途参观策展人挑选和准备的展品。这些双年展大都很精美。另一些双年展作为专业人士或大众的灵感来源,注重陈列和展示。这些双年展凸显策展人希望我们去关注的特定品质,传递理念并希望人们长久记住。这些双年展大都很有力。


只有非常少数的一些双年展能作为实际改变的催化剂,这样的双年展有关城市现实的真实介入。它们回应、参与、互动并且融入公共和城市场景中,推动改善城市大众生活。这些策展人不会利用城市作为他们自己表演的背景幕,而是接受挑战成为更大舞台的临时主角,创造在双年展结束后仍能长久有效的创新机遇。这些双年展如果成功的话必将意义重大。


深圳已经七次证明了能够驾驭第三种双年展的能力,这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深圳策展标准’。第八届UABB能否更上一层楼?”


“How to be unique as Biennale?


Most biennales, being tools for city promotion, are all about display. As a visitor, you can walk along the displays, possibly, but not necessarily, selected and prepared by the curator. These biennales, at best, are nice.


Some biennales, being sources of inspiration to either professionals, general public, or both, are all about show casing and demonstrating. They highlight specific qualities a curator wants us to pay attention to, for passing ideas with a hopefully lasting effect on people's mind. These biennales, at best, are strong. 


Very rarely, biennales, being a catalyst for actual change, are about a real intervention in a city's reality. They respond, engage, interact and intertwine with public and urban situations, for the benefit of a vital civic life. Their curator's don't use the city as backdrop for their own performance, but risk to become a temporary protagonist in a much bigger play, creating creative opportunities for lasting effects beyond the time slot of the biennale. These biennales, if they succeed, are relevant by definition.  


Already 7 times Shenzhen has proven the capacity to facilitate the complexity of the third kind. It looks like becoming the Shenzhen Curatorial Standard. Can Nr. 8 expands its reach?”


庞 伟

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首席设计师


不客气地说,多年的坚持,多年的耕耘,UABB已经成为当代国内乃至国际最好、最具影响力的双年展。它基本能立足我国快速宏大的城市化现实,揭示、思考、针砥并致力于种种解决方案的探讨。并且,UABB事实上也成为‘空间知识分子’(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跨专业、非商业的派对和检阅,它鼓励和促成一种大建筑学的视野和实践,营造出一种有立场、有温度,并且充满融合、交流、实验和时尚气息的设计人姿态。UABB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尤其难能可贵。


能成为两届UABB学术委员会的委员,不胜荣幸。事实上,不仅在社会上,即使在学术委员会,争论也时时发生,它们十分有益,它们推动了真正意义的进步,在令我们困惑的同时,是问题而不是答案推动了我们的思考。”


徐民奇

广州大剧院艺术总监


“UABB成为城市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呼吸窗口。”



刘 珩

香港南沙原创建筑工作室

创建人及主持建筑师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副教授

2015 UABB策展人


“从2005年第一届UABB开始介入,不论是作为参展人、策展人还是学术委员,我见证了7届UABB的成长。其实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也不过是16届而已,俨然已是西方乃至全球建筑界话语权最重要的代表。那我们在哪里?作为全球第一个城市(+建筑)双年展,也许UABB到了一个时间段,需要反思、需要前瞻。深圳作为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急先锋,这个城市始终带有实验性和特殊意义的典型性,由此引发的城市问题始终是也必须是UABB的出发点和焦点。

希望UABB能始终保持犀利的角度和清醒的大脑,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生猛先锋传统坚持到底;同时在这种不断衍变不断挑战自己的历程中学会积累和有效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不久的将来引领城市性的领域话语权。难道这不是UABB的真实目标吗?”


姜 珺

研究型建筑师 

文献编辑与学者型策展人

《城市中国》创刊主编

第1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


“作为全球数百个双年展之一,深双真正的独特性不在于‘深港双城’,也不在于‘城市\建筑’,而在于深双作为深圳城市化有机动力之模式;双年展因而不止于事后的记录,更不止于闭门造车的圈子活动,而成为系统地整合地理(土地资源/区位格局)、经济(经济结构/产业布局)、社会(公共参与/社会保障)、政治(政企关系/战略规划)、文化(城市文化/身份认同)、历史(农耕/工业/后工业)和空间(城市/建筑/物品)的综合城市化模式。尽管作为组织模式的‘双城展’或作为内容模式的‘城市展’都足以区别于全球其它现有展事,却只有这种将组织和内容合二为一的城市化模式,才内在地避免了和其它双年展的千篇一律,成为深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深双因其周期和规模而影响造城,却也同样因此留下硬伤:周期太短而难以成就深度,规模太大而难以强化关联。对于前者,可以通过提前跨届征选策展人解决(类似提前两届征选奥运主办城市);对于后者,则需要在每届策展人构建的内容框架基础之上,进行‘策展的策展’将历届策展内容组建成结构持续更新、内容随时可达的网络数据库,以‘跨届融合’促进沟通,以‘生克互动’激发辩论。在知识结构上‘取法其上’,在社会政治上才能‘得乎其中’。可以想象多年之后,因其持续生长的内在关联和与城市演进相平行的外在互动,这个不断累积的内容集合将超越任何一届深双的具体组织和内容,从‘深双之余’演变为‘深双之始’和‘深圳之始’——一个可以动员社会、开启民智、激励创造的机制。彼时的深双将成为其线下产品。”


何健翔

源计划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参与2013深双价值工厂筒仓改造设计  2015 UABB参展人


“世界各地大部分双年展的传统是某种精英式思考和呈现,而深双的独特性在于从一开始就深度植入到深圳的造城活动中,直接参与和干预具体城市化进程,以事件和展览本身所引发的能量推动城市的发展和更新,希望深双这种执念和传统在未来仍将继续。”


张之杨

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2013 UABB策展团队成员


经历了14个年头和七届的成功举办,UABB俨然已成为深圳最靓丽的、独一无二的一个文化品牌, 过去的每一届都不乏国际性、专业性、理论化和精英感,这是应该继承并且发扬的特色和传统,只有通过国际的语言和视野,才能将深圳与世界联系起来。


希望UABB能够增加对未来的展望,更多地凸显深圳这个创新城市的特色,将科技,空间,城市和人的话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希望展览话语的范畴和内容都能更加包容,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理想与日常、城市与个人的纽带。”


林云峰

双城双年展(香港)督导委员会代表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再次成为UABB学委会成员,我感到十分荣幸。”


王维仁

双城双年展(香港)督导委员会代表

香港大学建筑系教授


“相较于全球众多的建筑双年展,十多年来UABB已经建立了几个清楚的特色:1. 强调建筑的城市性:将建筑设计放在城市空间文化的架构下来看,而不只是孤立的形式;2. 强调城市的社会与地方性:将双年展关注的全球性议题,联系到深圳城市的社会语境下来审视;3. 场地作为城市空间的变迁:从华侨城到蛇口和南头古城,双年展成为城市空间变迁的过程和驱动力。这几个深具城市地方个性的特色,不但没有降低UABB的全球性,反而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人才参与讨论深圳与中国的城市建筑议题。”


刘晓都

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建合伙人及主持建筑师

2017 UABB策展人


“诚如先前几位学术委员所说,深双以展览介入城市、城市即为展场的方式建立了自己的双年展特色,这应该成为认定的深双传统,所有主题确立和展场选择均应当这一个原则。我们应该感谢深双从开始就确立的独立策展人制度,它是7届深双得以成功举办并可以延续下去的根本保证,应当坚持并发扬光大。为什么要做双年展,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共识。深双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事件,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影响力,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深圳的城市形象。殷切期望深双成为一个良好运作的高度专业化的国际水平的双年展。”


孟 岩

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

创建合伙人及主持建筑师

2017 UABB策展人


作为全球唯一以‘城市\ 建筑’为固定主题、以关注城市和城市化为使命的双年展,UABB关注中国当下与每一个人休戚相关的城市议题。与世界上其他双年展不同的是:UABB不仅是展览现场,也同时身处二十和二十一世纪最剧烈城市化的现场。从深圳到珠三角,城市本身既是最大的展场,同时又是事件的发生地。而UABB恰恰是不断应对当下最紧迫城市问题的交流平台,同时她也是城市建筑和日常生活实质性改善的试验场。”


周 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很荣幸成为本届UABB学委会成员。”


陈伯康

香港M+博物馆设计与建筑策展人


UABB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在于它将深圳城市的物质空间及无形抽象的构建合二为一。因此,城市既是展场又是主题,这赋予双年展一种令人兴奋且独一无二的潜能。”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things about the UABB is the extent to which it integrates into both the physical and discursive fabric of Shenzhen. The city thus becomes both site and subject, giving this biennale – more than others--a generative potential that's exciting and unique.”


杜 鹃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国际事务副院长

香港IDU建筑事务所

主持设计师和创立人


“从最初的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发展成为当前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建筑文化活动。我很高兴以不同方式参与了自2005年以来7届双年展的每一届,并且也观察到一些意义重大的原则。


首先,双年展的开展根植于连接城市规划、建筑和设计各个领域,基于所有设计都应该在城市和社会的现实情况下以及城市化的语境下进行考虑的信念。其次,双年展秉承全球视野,造就国际参与,并且仍立足于深圳以及珠三角区域。最后,通过建筑以及其他相关的探索,双年展旨在为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做出概念方面以及切实的贡献。


我希望UABB作为一个交流建筑和城市方面思想和发展的平台能够继续加强其特色,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向公众推动城市理念的重要文化机构。”


The Shenzhen Biennal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has progressed into its current form of the Shenzhen and Hong Kong Bi-City Biennale, and a major architectural and cultural event.  I am glad to have participated in each of the seven iterations since its inception in 2005, and have observed a few principles that are of foundational importance. 


Firstly, the Biennale’s inception was rooted in bridging disciplinary divides of city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based on a belief that all designs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in the social and physical context of the city, or its urbanism.  Secondly, the Shenzhen Biennale aims to carry global perspective and generate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and yet is rooted in the specificity of Shenzhen and the surrounding PRD region.  Lastly, through architectural and other related explorations, the Biennale aims to generate conceptual and physical contribu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everyday life.  


I hope the Bi-City Biennale continue to strengthen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s a platform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advance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and most importantly, as an important cultural institution that advances the idea of a city opens to all.


鲁安东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再动员·重定义。


很少有城市能够像深圳一样不断地重新定义它自身。在这里,城市化表现为一种不断涌现的无名地貌,有待被发现、描述和适应。UABB既是对城市空间的动员,更是对发生中的都市主义的重新定义。在这里,UABB成为城市实验和城市创新的一个必要机制——它创造了一个可以被短暂地实践和参与的瞬时城市,进而试探了城市无名地貌的各种可能性。从这一点来看,UABB更像是一种特殊的场所营造而非展览,它为深圳提供了一次次重新审视和定义自己的契机。


回顾过往7届UABB,

 有哪些默默付出的学委老师们?  


十余年来,

UABB伴随着飞速发展的城市一同成长。

每一届的成功举办,

离不开幕后英雄学委老师们的支持。

由衷感谢各位学委对UABB的贡献和陪伴。


🙏



* 每届学委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左右滑动可观看每届学委更多工作照


2005

 城市,开门!

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

学术委员会

主任:严迅奇

副主任:崔恺、周畅、孙振华

委员:拉尔斯·莱勒普(Lars Lerup)、马清运、孟建民、吴家骅、赵小钧、董小明、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黄专



2007

 城市再生 

第二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学术委员会

主任:张永和

副主任:崔恺、孙振华、严迅奇

委员:毕学锋、杜鹃、冯越强、冯永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黄专、刘晓都、林云峰、鲁虹、孟建民、马克·维格利(Mark Wigley)、斯坦法诺·博埃里(Stefano Boeri)、王明贤、殷双喜、朱荣远



2009

 城市动员 

第三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学术委员会

委员:孙振华、马清运、张永和、毕学锋、黄专、鲁虹、刘晓都、孟岩、殷双喜、朱荣远、韩家英、刘珩、王维仁、孟建民、符展成、林云峰、叶长安、高笑君、冯越强、王明贤



2011

 城市创造 

第四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学术委员会

委员:张永和、马清运、欧宁、孙振华、刘晓都、鲁虹、韩家英、毕学锋、刘珩、冯越强、王明贤、殷双喜、孟建民、冯原、杨小彦、王维仁、符展成、林云峰、叶长安、黄专、朱荣远、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奥雷·伯曼(Ole Bouman)、伊东丰雄



2013

 城市边缘 

第五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学术委员会

主任:孙振华

委员:泰伦斯·瑞莱(Terence Riley)、鲁虹、毕学锋、刘珩、冯越强、殷双喜、冯原、杨小彦、朱荣远、史建、朱大可、饶小军、朱涛、王富海、姜珺、孟岩、杜鹃、王维仁、叶长安、符展成、卢林



2015

 城市原点 

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学术委员会

主任:孙振华

委员:奥雷·伯曼(Ole Bouman)、李翔宁、杰夫里·约翰逊(Jeffrey Johnson)、鲁虹、朱荣远、史建、孟岩 、林云峰、王维仁、姜珺、杜鹃、冯果川、胡野秋、符展成、马立安、阮庆岳



2017

 城市共生 

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

主任:张宇星、孙振华

委员:艾伦·贝斯奇(Aaron Betsky)、胡博特·克伦普纳(Hubert Klumpner)、刘珩、林云峰、王维仁、朱荣远、史建、姜珺、胡野秋 、冯果川、阮庆岳、奥雷·伯曼(Ole Bouman)、杰夫里·约翰逊(Jeffery Johnson)、王绍培、徐民奇、庞伟、何健翔、张之杨、黄伟文


最后,

 说好的重磅福利来了—— 


召唤各位UABB十级学者,

完成以下5硬核测试题,

你将对UABB学委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还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小提示:福利题为最后一题 👀 


📝




 1   单选:每届UABB学委任期时间为_____。

A. 一年

C. 三年

B. 两年

D. 四年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与双年展举办时间相对应,学委任期为两年一届。

B



 2   多选:UABB学委会每届委员通过哪些方式推选产生?


  1. 上届学委考核连任

  2. 上届学委推荐及UABB组委会秘书处邀请

  3. 上届策展人/策展团队代表

  4. 香港双年展组委会学委代表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学委推选方式较为多样,以上选项都对。

ABCD



 3   多选:学委在工作中享有的权利有______。


  1. 自由独立地发表意见,讨论审议和表决各项决议

  2. 对UABB学术事务提出建议、实施监督

  3. 优先成为UABB策展人/参展人

  4. 以特邀嘉宾身份参加UABB相关活动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C选项中的特权并不存在。

ABD



 4   多选:组委会应当将下列哪些事务会提交学委会作意见咨询、评议或审议?


  1. 每届双年展的策展申请方案

  2. 展览各学术奖项评比

  3. 展览整体回顾及改进建议

  4. 展览长期主题及学术方向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答案↓

以上所有选项都是会提交学委老师们审议的内容。

ABCD



 5  (福利题!!!)填空:从首届UABB开始,参与学委会届数最多的前三名学委分别是:





请在留言区留下第5题的答案,

我们将随机抽取三名回答正确的读者

送上重磅礼物


留言活动截止时间为

2018年8月15日18:00整。

为保证活动公平,

各位的留言答案将在时间截止后统一放出。


🎁

本期隆重奉上



《看(不)见的城市——“深双”十年研究》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十年回顾


上、下两卷    定价:RMB 398


《看(不)见的城市——“深双”十年研究》上卷由“深双”组委会委托《住区》杂志组织定向约稿,九位作者就“深双”十年九个城市面像:城市介入、开放性、自发性、日常性、时间性、基础性、农业农村、建筑建造、城市教育进行了系统研究、反思和写作。作者中既有“深双”的参与者,也有“深双”的旁观者,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视角各异,呈现出多元的研究。


下卷由深双组委会委托批评家、策展人史建率领的有方团队,对历届策展人(6位)、组织者(7位)和部分参与者(8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涵盖双年展的策展机制、公共影响力、作品结构与城市发展等议题,对“深双”进行客观、系统的研读与解读。



 安利时间 


《看(不)见的城市——“深双”十年研究》现已在UABB官方微店上架,点击阅读原文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参加了留言活动却没有抽中的朋友们,如有意购买可享受本书原价9折优惠(限购2套)。


购买请留下暗号:

(留言活动所使用的微信ID)+ 学委skr skr




关于UABB

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 英文简称:UABB,中文简称:双城双年展)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以城市和城市化作为固定主题的两年一度的展览。双城双年展2005年源于深圳,2007起由深圳与香港这两个边界相连、互动密切的城市协作举办,立足其所在的珠三角地区急剧城市化的地域特点,关注全球普遍存在的城市问题,用当代视觉文化的呈现方式,与社会公众广泛交流互动,具备国际性、先锋性、公益性。

 


UABB是两年一度的深港文化盛事,是创新开放的国际平台,是激活城市空间的先锋实践,也是全民共同参与的建筑艺术盛宴。双城双年展(深圳)至今已走过 七届 历程,展出总计 1155 多件来自全球的优秀作品,共举办 900 多场活动,吸引超过1,650,000 观众前来参观。



| 相关阅读 |


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圆满落幕

2019 UABB 策展人全球征选正式启动!

2019 UABB主题方向公布!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官 网: www.szhkbiennale.org 

微博: 深港双城双年展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